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聪 通讯员 刘苏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刚刚结束的东莞市大朗镇“村BA”和“莞BA”中,有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尽管身形瘦小,在“村BA”决赛中却砍下29分带领石厦村队夺得冠军,在“莞BA”两轮决赛中场均贡献15分助大朗男篮加冕“十冠王”。他就是周志宁,人送外号“大朗超跑”,一名土生土长的大朗人。
自幼就喜欢打篮球
初见周志宁,只见他肤色黝黑,一袭素净的运动套装,衬得身形高瘦却透着一股结实精壮之气。说话时,他脸上总是习惯性地挂着爽朗的笑容,活力十足。
今年27岁的周志宁,家在大朗石厦村,离家几十米远处有个篮球场,那是他除了家和学校以外待得最久的地方。周志宁告诉记者,他自幼就非常喜欢打篮球,经常跟着哥哥在球场上没日没夜地打球,“可以说,课余时间里,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在练球。”
石厦村党工委书记周庆祥曾是村篮球队队员,现兼任村队教练,算是周志宁的启蒙老师。“我是看着他长大的,他还小的时候我就坚信他是棵‘好苗子’,非常勤奋,身上有股不服输的韧劲。”周庆祥回忆说,为了培养周志宁,村队的大小比赛都会带着他,也让他早早加入村队,跟着前辈学球技、学经验。
周志宁非常好学,耳濡目染之下,球技大有增长,小学时期就已展现出过人的运动天赋,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五年级时,他还被市体校选中,与同是大朗本土的现任国家队三级跳远选手吴瑞庭一起加入了田径队。然而,出于对篮球的热爱,他在体校练了仅一个星期就选择了离开。
专攻速度、力量和控球技术
周志宁身高182厘米,体重70公斤,读大学之前才60公斤,对篮球运动员来说偏瘦了点。因为瘦,他在球场上吃过很多亏,经常被“撞飞”。为了增重,他试过吃营养补品、吃夜宵,但收效甚微。后来,他索性接受了这个现实。“体重不够,速度来凑。”周志宁说,为了弥补体重上的劣势,他转而专攻速度、力量和控球技术,誓要把“瘦”这块拦路石变成铺路石。
“我没有什么天赋,更没有捷径可走,都是靠自己日复一日苦练出来的。”周志宁坦言,自己取得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经过漫长而枯燥的训练,挥洒了无数的汗水,经历了不少的伤痛,慢慢才在组织后卫这个位置上得心应手。赛场上,他因“小快灵”的特点,而被送了个“大朗超跑”的名号。
刻苦训练之下,周志宁渐渐在篮球界闯出了一片小天地。初中时代他多次代表大朗参加市青少年篮球联赛,高中时代他就读于传统篮球学校东莞四中,夺得了广东省篮球传统项目第一名,拿到了篮球国家一级运动员证。在广东工业大学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他从队员一步步成长为队长,带领球队包揽了在校期间的历届省联赛冠军,在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代表广东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2次获得第二名。
想为大朗篮球事业尽一分力
在周志宁家的客厅角落里,有个衣帽架特别显眼,上面挂满了他在各球赛中获得的奖牌,这也是他的父亲周永新颇为自豪的地方。周永新告诉记者,他自幼也是一个铁杆球迷,大朗人常说的“爬到荔枝树上看篮球”便是他的真实写照。
“周志宁的比赛我几乎场场不落,实在不能到场也一定会收看直播。”周永新说,他非常支持周志宁选择篮球事业。
今年对于周志宁来说是个丰收年,短短一个月间,先后收获了“村BA”和“莞BA”的冠军。事实上,这已是他拿到的第三块“莞BA”冠军奖牌,早在2015年高三时,他就加入了大朗男篮,并见证了大朗男篮当年和次年的冠军荣耀,如今时隔六年在家门口再次捧起冠军奖杯,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27岁,对篮球运动员来说仍是一个黄金阶段,周志宁在获得“双冠”后没有停下脚步,他希望延续大朗男篮的冠军荣光,为此而继续努力着。现在的周志宁已是一名体育老师,他计划未来退出球队时,组织一批学生成立球队,培养更多的篮球人才,为大朗篮球事业尽一分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嘉乐
校对 | 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