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欧盟成员国,东盟由发展中国家甚至是贫穷国家组成,还伴随着内部复杂的民族、宗教环境与各国之间的地缘争端,因此东盟一开始并不被世界所看好。
(相关资料图)
然而,随着当下东盟产业过快发展,稳步取得新的成长,已经逐步成为国际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经济体。
经合组织预计,2023年东盟经济将增长5.2%。若是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2021年发布的《东盟发展展望》报告曾展望,到2030年,东盟十国有望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东盟正逐渐被世界各国所看好,并成为被拉拢的对象,日韩等亚太强国频频示好,中国也制定《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2—2025)》明确提出双方要“共护和平,共守安宁”。
在如今世界分裂的大环境下,夹杂在各个势力间的东盟仍保持理性,不选边站队。
但伴随着世界局势的波动,外部的频繁 “侵扰”,东盟想要过太平日子的心愿似乎已经看到了头。
福卡智库内部报告《东盟是否会重蹈欧盟覆辙》一文分析认为,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下,东盟成了其志在必得的一枚“棋子”。
如何“拉拢”东盟,“文”可经济上施展“长臂管辖”,破坏东盟各国经济对外合作的独立性,或高举意识形态大旗,捅下软刀子;“武”可拿国家安全做文章。
而且东盟自身的自身弱点给了美国出招的空间。
这样看来,东盟成为美国的附庸,似乎已经板上钉钉?答案并非如此。
福卡智库内部报告《东盟是否会重蹈欧盟覆辙》一文分析认为,东盟自诞生起就存在反殖民,反西方霸权的基因,而东盟不同于欧盟被大国私心与北约组织掣肘,其自身虽看似松散,却拥有东亚独有的“和而不同”的政治智慧。
更何况,中国拥有通过市场力量收敛东盟各国的能量,因而东盟难蹈欧盟覆辙。
中国与东盟在反霸权上彼此共情,在国际事务上都有和而不同的政治智慧,更有辐射东南亚的吸引力。
恰如柬埔寨首相洪森向西方回应的那样,“东盟并非总是需要帮助,外界应看到两个地区经济的互补性。”对于美西方,应当反思的是,以高高在上的心态与予取予求的霸道,不仅难以再聚拢人心,亦非参与治理国际事务的正道。